— 行醫生涯四十年有感
(一)懸壺濟世
妙手能治,治天下難治之病
仁心常懷,懷世間苦疾之人
2006年12月
(二)醫者之道
行善不釣譽 濟世莫斂財
2008年3月8日
(三)為人之道
厚道仁慈 常懷感恩
(四)醫者之最高境界
我行醫初期,認為只要醫好病人使病人恢復健康,就是醫者的最高境界。後期有了提高,認為醫者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在醫好病人的同時,通過語言交流,讓病人懂得:健康必須靠自己管理,而不是依賴醫生。具體一點說就是,不管是要令病患早日痊癒還是要預防疾病,都必須靠自己。注意日常飲食要健康均衡,堅持適當的運動,休息睡眠要足夠,培養良好的心態等,這些防治疾病不可少的要素,都只有自己才能做得到,醫生不可能代替你。
(五)做人之最高境界
最初的時候,我認為做一個安分守法、不損人利己、光明正大、對社會無害的人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當醫生多年後,這思想觀點有了昇華:在做好自己的同時,讓自己的光和熱去幫助人,使他人因為有自己的存在而生活得更好,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六)我的醫患關係觀
我不應該強調自己給了病人什麼,也不要問病人是否應該給我什麼,而應該深思病人給了我什麼。病人給了我許多許多:病人給錢我養家、我將病人給的錢積蓄起來買樓安居、我有了錢可以做我喜歡做的事……病人是我的米飯班主;我平日無買保險,幾次大病及一次差點送命的危症用不少錢,這些錢都是病人給我後儲蓄起來的,可以說,病人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自製了三十多種中成藥,可以治療各種不同的病,但我不可能逐一親自試用之,藥的性味和效能都是病人用過之後告訴我的,可以說,病人是我的老師。所以,對病人我應該常懷感恩。
(七)我的生死觀
我從何處來,便回何處去;世上本無我,去了是圓我。
(八)我對死後的安排希望
我相信人死後心臟停止跳動,腦也隨着死亡,身軀成了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任活人如何痛哭拜祭,也不會有任何的感覺,誠是沒有實質意義。因此,死後如果器官還用得着的話,就捐贈給有需要的人,然後最好火化,骨灰撒往江河大地,不要留着遺體和活人爭用土地,不要讓子孫後代每年清明節都那麼辛苦,只要心中記念就夠了。
—————————————————————
後記:余一介草醫時年七十有三,經過半個世紀以上平坦與坎坷相雜的人生道路,嚐盡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人生滋味,心靈感受可謂多矣!平日有精神、有時間、有心情時點滴寫下,盡抒我胸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013–12–16整理三郎於醫室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