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幾歲才能服用中藥?
——《三郎醫話》(70)
隨著人們對中醫中藥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尋求中醫治病的人也就越來越多。遇有想給小孩看病的家長總會問:小孩要多大才能吃中藥?我家孩兒才三歲呀,可以吃中藥嗎?等等。這確實是家長大人們必須知曉的中醫知識。本期《三郎醫話》(70),就我之所讀、所學、所見、所實踐的體會談談這個問題,希望對眾有助。
(一)中醫兒科有數千年的歷史
〈A〉
西方醫學是在十九世紀(1801年1月1日至1900年12月31日)開始傳入中國的,在這之前的數千年中,傳統中華醫藥守護著炎黃子孫世世代代的健康,也包括了嬰兒孩童的健康,幾千年來神州大地哪有什麼西醫西藥?治病當然是靠中醫了!那麼你說,中醫藥應用於兒童的歷史該有多久了?
〈B〉
(1)我國現存最早的二千多年前的傳統中華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對中醫兒科就有所論述,指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各系統和器官的形態發育及生理功能均處在不斷成熟和完善的過程中,因此,對幼兒孩童的治療與成年人大有分別。(2)我國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了個“兒科聖手”錢乙,至今被中醫界尊為“兒科鼻祖”,他總結一生臨床實踐寫的一部兒科專書《小兒藥証直訣》,是我國現存最早、最有實用價值的兒科專著,其中除了收列兒科常病証治80多個、典型病案23則之外,還列載了方劑124首。其中不少良方如六味地黃丸、導赤散、瀉白散等至今仍廣泛應用于臨床,不僅用於小兒科,也用於大人疾病。
〈C〉
結論:中醫兒科有數千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二)小孩幾歲才能服用中藥?
對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都作不出準確的答案!最小服用中藥治病的幼兒竟然是剛出世才幾天的嬰孩!1982年7月經由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北京中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中醫科有關理事、教授、主任審閱後出版的《千家妙方》一書,內收錄了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包括台灣省)近600名醫家或醫療單位的近1,100個經審核、臨床應用確實有良效的中醫處方,其中兒科部分第336頁就記錄有這樣的案例:產婦張XX,25歲,妊娠33周。于1971年12月30日臨產入院,當晚早產一男嬰,體重2公斤。半夜發現男嬰下肢冷,色紫,且見左下肢中部脂肪微硬,雙側面部,臂部稍硬,體溫35.6度(正常小兒基礎體溫為36.9度–37.5度),經用保溫治療多天,未見好轉,邀余會診。診見男嬰臀部、面部、四肢皮膚變硬,脈沉慢,唇舌紅,口腔內有潰瘍,吃奶量少。此為嬰孩先天禀賦不足,又值寒冷天氣,氣血不和,氣不運血,故肌肉變硬……治宜調補氣血,血液一行,肌肉脈搏自可恢復正常。余投以“復方生脈散方”(成分:吉林人參、黃茋、五味子、麥冬)。病孩服藥後,症狀逐漸好轉,服完2劑,已恢復如常兒。數日平安出院。追訪,其嬰孩精神活潑,生長健壯。(廣東.區少章)
尚有不少幼兒(出生13天、47天、3個月、7個月、2歲、7歲不等)服用中藥治病得癒的案例,略述。
結論:中醫從年齡觀點來說,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服用中藥。
(三)我對小兒服用中藥的三點提示:〈A〉凡藥物都或多或少帶有毒性,服藥後都必須通過肝腎功能進行解毒、排毒,小兒畢竟“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能不服中藥就最好,如果有病不得已須服用中藥,就要多加謹慎,最穩當的做法是經過合格中醫師的診斷開立處方,因為醫師更瞭解小孩病情的寒熱、虛實、表裡、陰陽,更熟悉中藥的寒、熱、溫、涼藥性而加以對症應用。〈B〉小孩除非是先天不足,身體特別孱弱,否則大多數都屬體內陰陽較為平衡的平和體質,因此不用擔心小孩營養不足而亂用如人參、靈芝、冬蟲夏草、杞子等滋補中藥,須知這些「補藥」反而會傷了孩兒的臟腑氣機,亂了孩兒身體原本正常的氣血平衡。〈C〉盡可能採用食療或簡單無毒常用的中藥調理,比如有的小朋友腸胃消化功能比較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大人們適當給小孩吃一些淮山、陳皮、山楂、麥芽等消食中藥是很好的,大熱天時,煲些茅根、竹蔗水、綠豆糖水或蘋果、雪梨水食用,也很不錯。
小孩服用中藥須知事項尚多,在此暫且只作此三點提示。
(完)
2021年元月8日‧三郎寫於香港書臥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