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5日星期四

 

 尋求「第二診療意見」

 ——《三郎醫話》(74)三郎

(一)概念

尋求「第二診療意見」,就是病家在遵從原來醫院或原主診醫生的診斷及醫療方案之前,向另外醫院或醫生進行諮詢,尋求更多的診療信息,聽取不同的意見,目的是進行比較,然後選擇其中認為診斷更為精確,治療方案更能接受的一方進行治療。

重大的醫療決策關乎健康與生命,病家採取謹慎態度是必須的,尤其是對一些嚴重而複雜的疾病或罕見疾病,不論在診斷上還是治療上都存在著很大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醫生之間在專業知識、行醫經驗和判斷能力方面也有差別,所以「錯判誤診」的事也是常會發生的,病家務必謹慎,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二)有關數據

有不少醫界人士或專家對尋求“第二診療意見”的問題撰文論說,其中資深人士朱為眾在「遵醫囑前尋求第二意見——救命忠告」一文中提到說:“享譽全球的梅奧診所(美國一所規模龐大的醫療機構)在2017年做的一個調研顯示88%的患者在尋求了第二意見後獲得了新的診斷或更細化準確的診斷。更為驚人的是21%的患者得到了“顯著不同的診斷結果”。同一年在不同的研究裡發現,只有12%的第一診斷(初診)是正確的!”這是很令人吃驚的。還有另一組的數據,說明為保障病人的健康與生命,“尋求第二診療意見”是很必要的,道理大家都懂,在此不贅述。

我在數十年的行醫生涯中,耳聞目睹了不少醫院或醫生「錯判誤診」的案例,比如不是癌症的被診斷為癌症,腸癌致痛被診斷為腸胃病,可避免手術的却挨了刀,可以保守治療的却因過度治療造成惡果等等,這些無疑都會給病家帶來不幸和痛苦。

(三)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尋求第二診療意見

1.被診斷出影響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需要接受手術或毒副作用比較大的藥物治療,例如癌症,臟腑手術、關節置換等。

2.被診斷為患上罕見的疾病。

3.對現有的診斷或者治療方案有疑問。比如已經遵照醫囑治療了一段合理期(一般兩週到一個月之間),你仍然感覺到症狀無改善,甚至有更差的跡象,這表示可能原先的診斷及治療並不很正確,或許有其他更適合你、更能改善你的症狀的療法。

4.認為醫生有不顧醫德過度醫療的跡象、疑點。

5.保險公司要求第二診療意見。

6.除了以上5條,如果你直覺上感到不對勁,你相信你的直覺,也不妨尋求第二診療意見。

(四)有關的其他問題

A.大多數的普羅大眾是沒有“尋求第二診療意見”意識的,由於缺乏醫療知識,對疾病陌生,或者是家境較貧困,囊中羞澀,顧忌尋求新的醫療意見要費不少錢,因此一旦獲悉患上某種較嚴重的疾病時,往往內心焦急徬徨,也只能唯醫囑是從。

B.尋求第二診療意見之前要和原主診醫生商量溝通,爭取諒解、理解以及幫助,準備好所有做過的檢查結果報告等有關資料,向欲尋求第二診療意見的醫療單位、醫生進行諮詢。

C.尋求第二診療意見是病人的正當權益,有些人會擔心,這樣做會否影響醫患關係。其實醫者父母心,醫生也是希望病人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早日康復的,只要向主治醫生坦白表達自己的擔心和為病人著想的顧慮,相信醫生會樂意指導病家在如何兼顧目前治療時程的同時,能安全地進行尋求第二意見的諮詢。

D.有些緊急情況是不宜尋求第二意見的,現實也讓你沒有時間去這樣做。比如必須緊急處理的疾病如急性盲腸炎、急性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胃癌和大腸癌的出血不止等,都必須緊急處理,輪不到你考慮其他。

E.嚴重疾病的重大醫療決策固然有尋求第二意見的必要,然而對於常見疾病,如果病家認為原來的治療不理想,或有疑問,一樣可以尋求第二意見及治療。

(五)中醫藥在社會醫療上擔當重要角色

傳統中醫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從人類事物發展的規律看,凡對人類有害的東西終究是要被淘汰的,然而中醫學不但沒有被淘汰,反而能夠世世代代傳承到如今,甚至弘揚到世界,正有力地說明中醫學有堅如磐石的存在價值。

中醫和西醫是從理念到實踐上都完全不一樣的兩大醫療體系,西醫在治療上重視出現病變的組織結構,而中醫是抱整體觀看待疾病,將人看作是“生態系統”的縮影,強調人體自身的功能,通過辨証施治,調理氣血,平衡陰陽,扶正驅邪,激發人自癒的潛能,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中西醫各有長處,也各有不足,如果中西醫能夠有機地配合起來,互補長短,必會給社群帶來更大的福祉,因此,中醫不失為尋求第二診療意見的至佳選擇。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早已這樣做了,常聽到病家說“檢查靠西醫,治理(除了手術外)找中醫”等,正說明具有中醫文化底蘊的香港社會,還是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的。

喜悉香港有史以來首間中醫醫院將於2025年落成,並在同年第二季分階段投入服務,設有400張病床,提供住院和門診服務。殷切期盼香港中醫醫院將是一間真正發揚中華醫學傳統、真正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的中醫醫院!

晨光心中照,明天會更好!

202253日‧三郎‧香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